中國人全球瘋狂購物,遭批:幼稚!
國慶長假將盡,媒體再次盤點長假期間的各種熱點新聞,其中一組“中國旅游購物者全面‘攻陷’日本”的圖片,不無夸張地表現了中國游客在日本“爆買”、“掃貨”的壯烈場景。
0
科客點評:外國的月亮比較圓嗎,什么時候才能改變這種狀態?
國慶長假將盡,媒體再次盤點長假期間的各種熱點新聞,其中一組“中國旅游購物者全面‘攻陷’日本”的圖片,不無夸張地表現了中國游客在日本“爆買”、“掃貨”的壯烈場景。隨后,多家媒體就這組圖片中的場景和現象作出評論,并提出多種思考和提示,比如就中國游客熱衷日本藥品,提示中國藥企改進質量、提高信譽、改善用戶體驗,以便提高藥品競爭力等等。
這樣的關注和反思,顯然和媒體關注中國游客在日本搶購馬桶蓋、電飯鍋,并據此對“中國制造”進行的反思異曲同工,或者就是前一輪發現和反思的自然延續。
有趣的是,隨著上一輪對電飯鍋、馬桶蓋的發現和反思漸趨冷靜,媒體對中國游客熱衷的日產馬桶蓋、電飯鍋進行了深入的調查,結果卻出乎多數游客和媒體的意料——所謂日本馬桶蓋根本就產自中國;在日產與國產電飯鍋的盲測品嘗中,也幾乎沒人分得出兩者的區別。事實既然如此,媒體、專家此前的所有反思、思考、警示,也就基本成了話語泡沫。
而這一輪藥品“爆買”風潮,基本可以視作日產馬桶蓋、電飯鍋神話破滅之后,中國游客的替代性選擇——對于中國游客來說,買是必須的,既然馬桶蓋、電飯鍋被證明不值得買,那就改成藥品吧。
當然,雖然中國已成制造業大國,但仍然在諸多領域處于低水平競爭的草莽階段,價廉而物不美,已經成為很多消費者對中國制造的固有印象。而日本制造一向享譽世界,一部分具備經濟實力的中國人利用旅游機會購買日本產品,確實也可以理解。只是隨著中、日制造之間差距的快速縮小,和“海淘”等現代購物途徑的拓寬,這種海外“爆買”行為還有多少實際的經濟意義,其實是大可質疑的。換句話說,這種看上去幾近非理性的海外“爆買”,更多的可能是一種非經濟性的心理需求。這種心理需求是如此之旺盛,以至于中國游客的“買買買”,在很多國家的媒體上已經成為笑談。
或許,剛剛富起來的中國人,還沒有改變對物質需求的心理饑渴,以至于表現為對購物行為的高度狂熱,和對更豐富的精神體驗的相對遲鈍和冷漠。而旅游其實是一種極其多元的綜合體驗,對不同的自然風光、人文遺產、生活風貌的觀賞和體驗,才是旅游的真正魅力和意義。在意大利吃一餐美食,在法國認真地參觀一下盧浮宮,在美國體驗大峽谷的壯闊,都是生命中不可替代的經歷。
相對如此豐富的體驗,不管到哪兒都一頭扎進商店,甚至根據商店多不多、貨品是否便宜來評價某個國家和城市的中國式旅游,實在是有點太過幼稚。過去,沒錢的中國式旅游被戲謔式地歸納為:上車睡覺、停車撒尿、下車拍照,或更簡潔些的“我到了,我尿了,我照了”。而當下終于有了些錢的中國式旅游,不過又多了一項“我購了”,依然是初級游客最容易感染的“旅游幼稚病”。
幾乎在世界范圍內,中國游客都成了瘋狂購物的代名詞,并和高聲喧嘩、混亂無序、行為不檢等既有印象,共同組合成片面的“中國人”形象。這個形象不那么美好(至少在他們看來),更不怎么真實(至少在我們看來)。但或許這也是個必經的階段,曾經剛剛富起來的美國人、日本人,也都有過當選“最不受歡迎游客”的尷尬紀錄。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是個奇跡,中國游客形象的改觀卻很難出現奇跡。什么時候,中國游客在國外的商店看到什么都不覺得新鮮和貪婪了,中國的經濟地位就真的穩固了,中國游客的形象,也就真的改觀了。(北京青年報 ,原標題《中國人全球“買買買”遭批:幼稚!》)
注: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站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版權持有者對所轉載文章有異議,請與我們聯系。
萊妮
████████████看 黃 魸 手 機 瀏 覽 噐 咑 幵:275236.c○m 郗蒛資羱!無需下載、直接欣賞,妳嬞鍀!████████████酌茁
雷扎德
哈哈,真是一副奴才相。
小南
果然是外國的什么東西都好,無語
木星守護神
太丟人了吧,國人有點素質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