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碟5》首映,馬云力挺阿里影業釋放什么信號?
阿里影業投資的第一部好萊塢大片《碟中諜5》在中國首映,意外的是,馬云出現在首映禮,并與主演阿湯哥進行對話。
0
科客點評:實際上馬云同時也是借此機會力挺阿里。
阿里影業投資的第一部好萊塢大片《碟中諜5》在中國首映,讓現場觀眾和媒體意外的是,馬云出現在首映禮上,并與主演阿湯哥進行對話。很多人認為,馬云出席首映是在為《碟5》站臺,實際上馬云同時也是借此機會力挺阿里影業國際化。對資本市場而言,馬云露面可以被看作一個信號,阿里影業已經成為馬云眼里的重點業務之一,因此他有必要向外界表明力挺阿里影業的態度。
很少會為子業務露面的馬云,為何此次高調對話阿湯哥?
過去的一年對于阿里影業來說并不好過,首先是公司前身文化中國遺留下來的一大堆問題需要厘清,業務方向和戰略規劃都需要重新調整;第二是國內影視行業制作周期較長,導致公司的投資短期內無法創造營收。
從阿里影業最新的業績報告來看,今年上半年營收只有2000多萬元,好消息是虧損額度由去年同期的3.53億元下降到1.51億元,從一點看,財務表現是向好的。由于A股暴跌的連鎖反應,阿里影業股價近來也大幅回落,目前還不到2港元,很多投資者都已經躍躍欲試,他們并不那么在乎阿里影業眼下的表現,更看重的是未來這家公司能不能成為一只潛力股。
過去一年來,阿里影業一直馬不停蹄地進行市場布局,包括8.3億收購粵科軟件、整合娛樂寶和淘寶電影、在國外成立公司收集優質資源、與派拉蒙影業簽署合作協議、投資20億元收購儲備超過30個知名IP等,《碟中諜5》的上映或正式打開阿里影業豐收的大門。
稍微觀察便不難發現,在阿里影業此前布局的諸多大事件中,鮮有馬云身影。事實上,如今的馬云出面的場合都是阿里巴巴集團層面的大事,但這次由阿里影業作為投資方之一的《碟5》在中國首映,馬云卻高調亮相并且與湯姆·克魯斯同臺互動。與其說馬云是在給《碟5》站臺,還不如說是在力挺阿里影業,因為這部戲是阿里影業國際化的開端,具體的表現將關乎未來國際化的發展。
為了適應國際化需求,但凡已經看過《碟5》的觀眾不難發現,片頭出現的阿里巴巴影業集團大大LOGO悄悄的變成了銀色,和以往的橙色相比更加國際化。據可靠人士透露,阿里巴巴影業將全新面孔呈現在外,阿里影業作為阿里巴巴集團文化娛樂產業的旗艦,有著阿里巴巴原本LOGO的臉譜形象,去掉橙色,又能體現自己特點的顏色。
假途伐虢,阿里影業國際化構想,最終還是為國內大市場
調整LOGO只是阿里影業為國際化做的其中一些改變,此外國際化不是僅僅與派拉蒙合作就夠了的,還要與福克斯、環球、華納等好萊塢的其他大牌電影公司進行合作,而要說服這些電影公司相信阿里影業,拿出一個數據漂亮的合作案例比費多少口舌都管用,所以阿里影業非常重視《碟5》在中國市場的表現。
除了馬云親自出面之外,阿里影業還動用了多項資源。包括淘寶電影、淘寶眾籌、新浪微博、手機淘寶、支付寶、口碑外賣等阿里自身的資源,還有網易郵箱、美拍等多家APP合作資源,以及TCL、周大生等多個商家的線下合作資源,阿里影業對于《碟5》的宣發力度著實不小。
實際上,對于《碟5》這樣的熱門大片,根本不缺少投資方,進入國內市場也不用擔心宣發問題,派拉蒙選擇阿里影業是希望借助阿里在國內的影響力幫《碟5》更上一步,所以阿里影業很拼的在為《碟5》做宣發,而且在確保有可觀票房的基礎上,阿里影業主導開發的《碟5》電影衍生品市場也是派拉蒙寄予厚望的。
其實,目前阿里影業的國際化戰略只是第一步,主要是借助阿里巴巴在全球的影響力去吸引國際電影公司達成合作,此舉可豎立阿里影業在國內電影市場的地位,這種假途伐虢的競爭策略要遠比只在國內市場廝殺有效的多。現階段的阿里影業國際化主要還是以中國市場為籌碼,先在國際電影行業打出影響力站穩腳跟,下一步戰略方向才是想辦法提升國內電影制作水準,向國際市場輸出中國文化。
內容、宣發、軟件、電商,阿里影業的平臺化野心潛力何在?
阿里影業向國際化拓展的底氣主要來自于其在國內的平臺化布局,對于阿里影業向平臺化發展的方向,基本上已有業內共識,阿里影業要做一個既可以自制內容,又可以承擔電影宣發,同時還能與電影院方保持深度合作關系,挖掘電影IP電商衍生品市場的一個全產業鏈平臺,這是阿里系公司的一貫風格。
阿里影業構建的這個平臺很大,競爭對手也足夠多,雖然阿里影業在資金、內容、宣發、軟件、電商等很多方面也都有一定的市場優勢,但阿里影業最值得重視的潛力是挖掘電影衍生品市場。尤其在這個對于大多數院方而言,賣電影票不賺錢,需要靠賣零食爆米花和飲料冰淇淋才能維持下去的虛假繁榮的電影市場,院方、片方都需要新的營收來源,現階段電影衍生品給他們帶來的利潤幾乎為零,但一旦這塊業務發展起來,將使他們的窘境大為改觀。
網售電影票大戰促使院方對電影票進行折扣出售,這極大的激發了民眾的觀影熱情,熱門電影往往都能保持超高的上座率,但反過來網售電影票其實也削弱了院方的毛利,一張電影票折扣出售之后,院方的毛利也被打了折,這就需要依靠總量來補上這部分毛利,但問題是有些電影并不賣座,即便是打對折之后也沒有什么觀眾,這樣的話院方就不劃算了。
其實,有一部分觀眾完全有能力負擔全價票,但在網購折扣票已成為趨勢的環境下,誰都不會當冤大頭的購買全價票。對于院方而言,應該進一步挖掘這部分觀眾的商業價值,依托電影的衍生商品就是一個不錯的方向。
舉例來說吧,阿里影業可以以淘寶電影為依托,用戶在淘寶電影上購買電影票時可下單購買電影周邊產品。之后在用戶去觀看電影的時候,可以直接從電影院服務臺領取之前下單的電影周邊產品,也就是說,電影院除了提供取票職能還是電影周邊產品的自提點,同時也可以自主經營銷售電商周邊商品,這個貨源和物流問題由阿里影業的生態鏈來解決,最終阿里影業可根據線上線下的總銷量,為生產方、片方、院方進行分成。若是趕上《碟中諜5》、《捉妖記》這樣的熱門電影,或者《喜洋洋》、《多啦A夢》、《超能陸戰隊》這樣的熱門動畫,相關衍生品還是很有市場的。
把腦洞再放大一點,除了電影衍生品,影片內容有植入的廣告商,劇中出現的明星同款等都可以在天貓、淘寶買到,這樣會不會反向促進品牌方的植入熱情,為片方和院方帶來更多的營收可能呢?此前,阿里曾打算發展視頻電商,現在來看,直接從電影市場切入要比從綜藝、電視市場更有效果,電影還存在一個買票、取票、到場的交互過程,而電視、綜藝的交互很匱乏。
所謂的電影O2O,如果僅僅只停留在買票途徑的變化,而沒有其他商業創新,那也沒有太大的現實意義。若阿里影業真能把這條路走通,或許可以進一步盤活整個生態鏈,片方、院方、生產方、觀眾等都是這條線上的主要參與者,阿里在這方面有著天生的優勢,非常值得認真挖掘一下。(文/王利陽,微信公號:科技不吐不快)
注: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站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版權持有者對所轉載文章有異議,請與我們聯系。
綠青葵
████████████看 黃 魸 手 機 瀏 覽 噐 咑 幵:275236.c○m 郗蒛資羱!無需下載、直接欣賞,妳嬞鍀!████████████自裝